譚雪峰資料簡介(個人簡曆及圖片)
- 编辑:信口雌黃網 - 67譚雪峰資料簡介(個人簡曆及圖片)
基本內容
譚雪峰 譚雪峰,男,土家族,重慶市石柱縣人,1984年7月,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2009年9月參加工作,掛職重慶市石柱縣下路鎮鎮長助理。12月借調至石柱縣委辦公室從事文秘工作。2002-2006年 四川大學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學習
2006-2009年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係機械設計專業研究生學習
2009年重慶市委組織部定向清華大學選調生,2009年清華大學啟航獎勵金獲獎者。
譚雪峰,清華大學精儀係2006級碩士研究生, 2009年簽約重慶市委組織部,並主動申請回到家鄉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工作。2009年5月3日,作為畢業生代表參加了與溫 家寶總理的親切座談。
在祖國的號召,家鄉的需要下,譚雪峰放棄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機會,最終選擇了作為選調生回到家鄉,投身到家鄉的建設中,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係祖國 情係家園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東南部渝鄂交界處的武陵山區中,是一個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於一體的貧困落後地區。由於受區位、曆史等因素的長期製約,即使與鄰縣相比,石柱縣也處於相對貧困落後的局麵。
在采訪過程中,譚雪峰回憶說,小時候走訪親戚時,父親都會騎上摩托車繞道經過鄰縣前往,時至今日,依然清晰的記得,交界處鄰縣一側平整的水泥路與石柱縣一側坑窪的爛泥路所形成的鮮明對比。從那時起,他就在心裏立下誌願,長大後一定要在石柱縣也修上水泥路。
離鄉求學後,譚雪峰逐漸意識到:對於家鄉而言,落後的不僅僅是路,還有觀念。二十多年來,家鄉的變化除了在爛泥路邊多了幾棟磚瓦房子外,再沒有什麽太多的變化。
“十幾年來,家鄉幾乎沒有新的變化,而我,卻在家鄉的哺育下從一名少數民族貧困山區的孩子成長為了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建設家鄉,是我的責任所在!”譚雪峰堅定的說。
目標明確 選擇堅定
在清華的學習生活中,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樸實校風在他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以此要求自己,非常珍惜在清華,在精儀係的求學機會,在參與總裝備部十一五預研子項目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工作中,圓滿的完成了承擔的各項工作。對於清華豐富的資源,譚雪峰也深有感觸,學習之餘,他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曾完成題為“新興市場環境下深圳中小物流企業生存之道”的調研報告,並利用假期深入重慶市、鄉鎮、農村以及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展開題為“我眼中的改革開放30年”的調研。
在就業過程中,譚雪峰作為畢業班的團支部書記,一方麵關心同學的就業情況,組織過多次以就業選擇為主題的班會,另一方麵他很早就樹立了自己的就業目標:最大化實現個人的價值。對於當代青年,投身到國家的重點行業,無疑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最佳途徑。考慮到這一點,在選擇就業單位時,譚雪峰沒有考慮外企,將簡曆都投給了國家重點行業,也得到了航天一院與五院的簽約機會,可是,得知可以作為選調生回家鄉,又回想起在清華求學的感悟以及08年暑假在家鄉經曆的一件事情,他最終放棄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機會,選擇回到貧困的家鄉,投入家鄉的建設。
08年暑假,家鄉的一家煤礦發生事故,譚雪峰受礦難家屬委托與煤礦進行交涉,雙方在賠償標準上產生分歧,幾經波折,最後終於向礦方追回50餘萬元的賠償金。這次的經曆讓他深深感受到了家鄉的需要,家鄉人民的質樸讓他感動,而他們淡薄的法律意識以及落後的觀念也同樣讓他深思。譚雪峰意識到,回到家鄉,依然大有可為。
對於這個決定,他的父母起初非常的反對,覺得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現在卻又要回農村來當什麽村官。然而譚雪峰堅持自己的選擇,並最終說服了父母。
“雖然留在北京工作是家人的期望,但我還是想回家發展,讓發展相對滯後的家鄉改頭換麵。”譚雪峰說,“現在,黨和政府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等發展方向,為家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相信在其中一定會有我的用武之地。”
謹記教誨 迎接挑戰
2009年5月3日,作為畢業生代表,譚雪峰參加了與溫 家寶總理的親切座談。在座談會上,溫總理說道,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總理還說,要做到成才報國,前進的路並不是平坦的。如果沒有深刻的覺悟,拿不出剛毅的意誌力,下不了艱苦卓絕的苦工夫,做不好腳踏實地的準備,那是實現不了自己所期待的目標的。
總理的一番話更堅定了譚雪峰的選擇,座談會後,他一直在思考:建設家鄉的路也並不是平坦的,而自己有深刻的覺悟嗎?能拿出剛毅的意誌力嗎?下得了艱苦卓絕的苦功夫嗎?做好了腳踏實地的準備了嗎?在後來的談話總結中,他回答自己,“的確,我已經有了回去建設家鄉的覺悟,但是建設家鄉的道路具有長期性和艱苦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時刻銘記自己最初做出選擇的初衷,不能被暫時的困難打偏了方向,覺悟越深刻,意誌力越剛毅,就越耐得住艱苦環境的磨練;同時還要明白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鍛煉一個人的才幹。在這個鍛煉的過程中,決不能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要有吃苦不叫苦的精神,腳踏實地地利用周圍的環境,狠抓自身建設,再用從艱苦環境中鍛煉出來的才幹去改變這樣的環境。”
簽約重慶基層,雖然偏離了父母的意願和期望,但譚雪峰並不後悔,投入家鄉的建設中,與家鄉共發展,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未來必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有祖國的信任、總理的鼓勵、共同簽約的“戰友”支持,他堅信必能在投身家鄉建設的過程中真正的實現自我人生的價值!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